懷化市區(鶴城區)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脈和武陵山脈之間。面積773平方公里,人口30.69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97人。 有抗日戰爭勝利紀念坊、回龍橋、大橋溪遺址、向警予故居等名勝紀念地。著名人物有向警予、滕代遠、栗裕。
歷史文化
宋代以“懷柔歸化”之意設懷化砦,1942年設縣。1998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懷化地區和縣級懷化市,設立地級懷化市。
懷化市(指地級懷化市,下同)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這里棲秘繁衍,遺址遍及全市各縣,遺址出土文物極為豐富。遠古為禹貢九州之荊州地。但直到春秋末期楚國向南開發湖南地區并開始征服今貴州一帶才開始建立統治。戰國時楚設黔中郡,懷化市境基本屬楚黔中郡。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08),派司馬錯發兵伐楚,攻占楚黔中郡地。三十年,重新設立黔中郡,郡治在今沅陵縣。今天沅陵縣城南窯頭村有秦黔中郡故城遺址。但當時設縣狀況已不可考。
秦亡后,西漢政權建立,懷化市境為荊州刺史轄地武陵郡,但郡治改治義陵,即今溆浦縣城南。設立的縣主要有:沅陵(今沅陵、瀘溪、麻陽縣地)、鐔成(今鶴城區、中方縣和洪江市,以及靖州會同、通道、綏寧縣地,并錯入貴州省境)、無陽(今芷江、新晃縣及鶴城區地,又錯入貴州省境)、辰陽(今辰溪、麻陽、花垣、鳳凰縣及鶴城區地,又錯入貴州省境)、義陵(今溆浦縣地)等。東漢武陵郡改治臨沅(今常德市區),建武六年(30年),省無陽、義陵2縣并入辰陽縣。
三國時屬孫吳,仍為武陵郡地;以后多有變遷,東晉時省鐔成縣并入舞陽縣;南朝齊時改舞陽縣為氵舞陽縣;南朝梁時,辰陽縣改名建昌縣,氵舞漾縣改名龍檦縣。設南陽郡,治建昌;析沅陵縣置夜郎郡。南朝陳將建昌縣復名辰陽縣,析武陵郡置沅陵郡。
隋統一后,懷化市地屬武陵郡、沅陵郡。
唐代州郡并稱。為加強對州郡的監督管理,太宗貞觀十年(636年),又依山河形勢分天下為10 道,玄宗時增為15道。懷化市境屬黔中道,治所在今重慶市彭水縣。懷化市境設立的州郡有:辰州盧溪郡,治沅陵;錦州盧陽郡,治盧陽(今麻陽縣地);敘州潭陽郡,治龍檦(今洪江市地);獎州龍溪郡,治峨山(今新晃縣地);晃州,羈縻州,治所在今新晃縣涼傘。除原有的沅陵、龍標(龍檦改名)外,新設置的縣有溆浦(今縣地)、麻陽(今麻陽、鳳凰縣地)、盧陽(今麻陽縣西南)、招諭(今麻陽縣東北及鳳凰縣地)、朗溪(今洪江市及靖州、會同、通道縣地)、潭陽(今芷江縣及鶴城區、中方縣地)、峨山(今新晃縣地)、渭溪(今新晃、芷江縣地)等。
五代十國湖南境內馬殷創立了楚國,懷化市境分屬辰州、錦州、敘州等。
宋代懷化市境屬荊湖北路,治所在鄂州(今武昌);旧戏謱俪、沅、靖三州。設縣主要有沅陵、溆浦、辰溪、麻陽、盧陽(潭陽縣地改置。今芷江、新晃及鶴城區地)、黔陽(先置于黔江城,后改置黔陽縣)、永平(先改沅州貫保砦為渠陽縣,后改名。紹興八年省入靖州為州治。今靖縣)、會同(三江縣改名。今縣地)等。
行程建議
線路一:懷化—洪江—新晃—芷江“第一古城古鎮古村游”
D1:上午游覽洪江古商城、嵩云山,洪江區用中餐后赴黔陽古城、芙蓉樓、荊坪古村,荊坪晚餐后赴新晃觀看古夜郎風情表演。晚宿新晃。
D2:上午在新晃動物奧運村觀看動物打斗,芷江用中餐后游覽天后宮、龍津風雨橋、萬和鼓樓、飛虎隊紀念館、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侗文化城用晚餐(合攏宴),觀看侗族風情表演。
線路二:懷化—通道“侗族風情和神奇山水游”
地址:長沙市雨花區雨花亭雅塘村匯城上筑
電話:0731-88750395 13739089885
聯系人:林先生
網址:www.mooczx.com